close

 

說實在話,INSTAGRAM這個東西,其實還藏有滿多的眉眉角角的。

他的操作看似簡單,因為也沒有多少按鈕可以用,基本上就是發貼文,看人家的貼文按讚,留言,回留言。

其實很難用,因為系統很不人性化。

 
 
我經過好長一段時間才發現私訊的功能藏在哪邊,然後花了更久的時間才學會如何閱讀並且分析後台的資訊。
 
沒錯,本人對於INSTAGRAM超沒有天分,最後還是去GOOGLE才學習到了相關資訊。
 
其實................這些數據還滿好玩,滿有幫助的。
 
每一篇貼文發出後,單篇貼文中都會有「貼文洞察報告」,這是我每天都會去報到的地方。
 
 
 
▲ 只要點選洞察報告,就可以看到分析報告
 
 
這個是做甚麼的呢?這個報告透露了許多的重要資訊。例如有多少人按讚(給愛心),有多人人留言,有多少人分享,還有多少人按了收藏。
 
通常分享得越多,會看到你的貼文的人數也會越多,越多的人按了收藏,我就知道有多少人喜歡這類的主題,以後就知道要多發這種類型主題的貼文。
 
從最上面的地方來看。這些就是基本數據,多少人按讚分享一目了然
 
 
 
商業檔案的瀏覽次數:
 
這個是指有多少人因為這篇貼文點進了你的個人檔案查看,這些人就是有可能會追蹤你的人,當商業檔案的瀏覽次數越多,這篇貼文讓你增加的粉絲也有可能越多。
 
很多人會發現其實INSTAGRAM是一張圖片定生死的地方,只要單一貼文看起來順眼很美麗,就會出現很多的追蹤或是按讚人數。很多人說要統一INSTAGRAM PAGE的風格,統一INSTAGRAM PAGE的色調,這當然會有幫助。但大多數時間,很多人都只是先看到單一的圖片才會點進來看到你的完整PAGE。所以單一圖片讓人驚艷,就會把顧客引進門,引進門後,若是整體風格也很順眼,這個人就會按追蹤。
 
當然你也可以在文中或是在圖中提醒一下大家,按讚的同時,也按下追蹤吧。雖然說好像很商業,但有時還真的會有很聽話的人真的就按下了追蹤。
 
觸及人數
 
總共有多少INSTAGRAM使用者看見了你的這篇貼文,這個數字為不重複的人數。(不過INSTAGRAM自己也有說,這個東西其實是一個預估值)
 
 
 
互動次數:
 
互動次數是INSTAGRAM用戶與帳號之間互動所採取的行動,例如說有多少次的商業檔案瀏覽次數 + 多少次的網站點擊率。(個人覺得這東西有點重複)
 
網站點擊次數:
 
就是你放在BIO中的網頁,有多少人因為這篇貼文而點進你的網站中瀏覽呢。
 
 
 
 
探索:探索這邊包含了很多東西,你的貼文的總曝光次數,你的貼文的觸擊人數(預估值),還有你的粉絲頁的追蹤人數。
 
下方會列出各項數據:
 
1. 追蹤人數:有多少人因為這篇貼文而追蹤你
 
2. 觸及人數:這邊指的是不重複地看到你這篇貼文的人數(預估值)
 
3. 曝光次數:這邊是總曝光次數,如果有人看到你的貼文好幾次,這邊會是總和,而不是單一人頭數。
 
曝光次數下面會細分來源,像是來自於主題標籤,來自於首頁,來自於個人檔案,或者是地點,與其它位置。通常一篇貼文剛出現時都只會出現在已經追蹤你的人的首頁,等到有人按讚後分享後收藏後,才會慢慢地出現在不是你的粉絲也看的到的地方。
 
如果表現真的很好,就會出現在該#關鍵字的前面排名。讓更多人看見,若表現不好,就只會出現在後面,陌生的人看到的數量也會下降。
 

▲ 只要貼文表現夠好,就會出現在牆上
 
 
單一貼文的分析,只能讓你看到這些東西,如果想要更詳細的分析的話,就要去看後台數據了,以前的後台數據很簡陋,現在越來越詳細了,雖然說也不是到多麼詳細多麼實用,但還是挺堪用的。
 
如果你的INSTAGRAM粉絲頁是商業帳號的話,就可以看到這些後台數據,只要點選右上方這邊
 
image
 
再選擇洞察報告
 
image
 
 
 
 
 
後台數據可以分為三大類  1. 內容 2. 動態  3. 廣告受眾
 
 
1. 內容 
 
 
內容的部分可以看到本周有幾篇貼文,將這周發出來的貼文曝光次數全部顯示出來排排站,如果想要看到更多篇貼文的數據,就點選上方的「顯示全部」 ,就會出現全部的貼文,個人可以按造想要的各篩選方式來選擇你想要看到的數據排名,例如說要以互動次數排名、以儲存次數排名、以分享次數排名還是以商業檔案瀏覽次數排名,總共有14種方式可以選擇。
 
  2. 動態  
 
動態的部分,主要是撇除單篇貼文來看整體的一周數據。
 
分為兩個部分
 
 
互動次數:
 
一周的互動次數有多少,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,每一天的互動次數有多少。
 
一周內有多少商業檔案瀏覽次數,網站點擊次數,收到的電子郵件次數
 
探索:
 
 
一周的觸及人數有多少,曝光次數又是多少,每一天都有不同數據,這些都是相當實用的數據。尤其是在有發文跟沒有發文的日子做比較的時候,兩者數據會相差非常大,當某一篇貼文表現得特別好時,也可以看到很明顯的比較。
 
3. 廣告受眾
 
 
其實INSTAGRAM有點邪惡,第三個部分就是你的追蹤人數(粉絲人數)的部分啦,把這部分命名為「廣告」受眾是叫我們要打廣告嗎?
 
廣告受眾最上面會先列出你的總粉絲人數,還有這一周的統計時間內新增或是減少多少
 
以往看不到退追蹤的人的數據,現在也可以看的到了,數據被細分到以天為單位,每天的追蹤與退追蹤人數有多少。
你一定很納悶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每天追蹤又退追蹤你,這是一種很不好的行銷策略,秒按追蹤,又秒退追蹤,主要是希望別人可以來FOLLOW他們。
通常遇到這種沒有誠意,只是一心要炒追蹤數的人,我都一概列為拒絕往來戶啊。
 
熱門地點
 
會讓你看哪個城市哪個國家的人追蹤你最多,因為我的IG都是寫國語,大部分發生的事情都在台北市。果然以台北市的追蹤人數最多,雖然說也有外國人,美國或是日本,但是嚴重懷疑他們都是華僑吧,哈哈哈。
 
再來是粉絲的性別跟年齡
 
 
我覺得我的追蹤者都跟我很類似,大多數都是女生,只有10%左右是男生,幾乎是一面倒,看來我應該要多珍惜我的男性讀者呀。
年齡的部分也是很類似,這還真是有趣的現象耶。
 
最底下的部分標題是粉絲
 
其實就是粉絲一天之中出沒最高的時間與出沒最低的時間的圖表,像是我的粉絲大部分都是早上九點開始出沒,一直到半夜。
 
代表其實最適合發文的時間是九點開始。
 
天數的部分的話就每天都差不多,沒有多少變化。
 
我很喜歡看後台數據,可以說我是一個數據人。看後台數據與分析我會了解粉絲們比較喜歡哪一類的主題,還有他們的出沒地點。
 
從INSTAGRAM數據真的可以看出很多有趣的數值吧。
 
如果想要認真經營的話,建議一定要轉到商業帳戶,這樣才能看到這些有趣的數字呀
 
至於有一些APP可以提供更好的數據分析,其實個人建議是不要用
 
如果使用第三方的APP有時候會導致INSTAGRAM恐怖的SHADOW BAN能少用就少用囉。
 
 
很多人會說,咦~奇怪,為什麼我的INSTAGRAM沒有這些數據?
 
因為你的帳戶沒有轉到「商業帳號」,只要切換到商業檔案,就會出現這些好玩的數據。
 
到底商業帳號跟個人帳號有甚麼不一樣。其實就是商業的可以打廣告,商業的可以有數據,商業的不可以把頁面設為「不公開」
 
所以如果你的帳號本來就是公開的話,轉為商業帳號對你的影響不會太大。
 
我實驗過,商業帳號一定可以封鎖人,所以,個人是滿推薦轉為商業帳號的呢
 
大不了不喜歡,可以再切換回來歐。
 
 
 


💗 歡迎追蹤我的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los.ten/
💗 還有我的FB: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aitlin.diary/

 

 

 
 
 
arrow
arrow

    Cait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